东南网7月2日报道(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)
2025年,我省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达37万人,比去年增加2.5万人,总量再创新高。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,我省构建从校园到职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,让毕业生就业之路更稳、更顺畅。
阵地前移,就业服务嵌入校园
晚上9点半,武夷学院海峡成功学院大二学生黄荷清刚结束视觉传达设计培训课,便匆匆赶往校门口的武夷山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。在这里,她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贰当家文化创意公司的负责人。
“我们团队4个小伙伴虽然都是大一、大二的学生,但已经承接了11家企业的新媒体运营和品牌策划业务。”谈起自己的创业项目,黄荷清颇为自豪。
这个从校园里成长起来的创业团队,正是武夷山市就业创业服务站孵化的成果之一。服务站负责人李垂操介绍,依托武夷山市人社局和属地两所高校,服务站按年级分层服务:大一开展就业创业讲座,启蒙意识;大二开放实训岗位和技能培训课程,打好基础;大三创业孵化、推荐实习;大四对接岗位、持续陪跑创业、做好劳动权益保障。
这样的创业故事在南平并非个例。去年,南平市在10个县(市、区)和4所高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,打造“入学有信息、在读有联络、实习有岗位、就业有着落、创业有支持、权益有保障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成长周期。
在福州,就业服务则以轻量化、场景化的方式走进校园。
在闽江学院宿舍区,就业驿站成了学生“家门口”的就业服务中心。站内设有专家咨询室、5间面试亭、AI辅助面试机。学生可通过校园网随时预约就业指导专家,享受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、面试指导、简历修改、岗位推荐等服务。目前,福州市人社部门已与24所高校共建就业驿站。